蘆筍種子廠家:采筍田適當澆水。蘆筍雖較耐旱,但對水分要求十分敏感,要抓好幾個澆水環節。我國南方地區采筍期間土壤比較濕潤,除個別年份外一般不用澆水。但在北方地區正是春旱季節,施肥澆水對嫩莖增產的效果為明顯。據試驗,在0厘米~40厘米深處土壤含水量只有百分之8的情況下,澆水可增產百分之20以上。采筍期間,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百分之16左右有利于提高嫩莖的產量和質量。以后隨著氣溫升高,土壤水分蒸發量變大,可適當增加土壤濕度,一般隔10天~15天左右澆1次水(隔行輪澆,澆小水)。采筍結束后結合施肥澆大水1次。秋季生長季節一般出現秋旱時要澆1次~2次,在封凍前12月份澆封凍水,以防冬旱,這樣來年采筍前就不必再澆水。
蘆筍廠家:采筍期施肥。采筍田傳統的施肥方法為采前施肥和采后施肥,即采筍期不施肥。事實上,采筍期對養分的需求量變大,對未施足底肥的筍田這次施肥尤為重要。綜合各地實驗結果表明,采筍期追肥可增產百分之6~百分之23。不同產量的筍田具體施肥方法是:采筍前結合培壟施總肥量的百分之30左右為宜,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,適當混施少量復合肥,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,每年追施一次,再按需肥量補充復合肥及尿素,采筍結束后施全年總肥量的百分之70左右,采筍期應追施復合肥不要施氮肥,以免影響蘆筍質量。
清除雜草。采筍期間,筍田很易滋生雜草,影響嫩莖生長,雜草也往往成為病蟲害的侵染、棲息場所,及時清除雜草。
防治蘆筍莖枯病。蘆筍莖枯病嚴重地塊發病率達百分之100,減產百分之50以上,應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。采筍田除注意增施磷鉀肥,雨季注意排澇外,做好藥劑防治。
采筍后期澆水有利于降低土溫,提高嫩莖的品質。尤其是一些高產蘆筍品種,對水的要求嚴格,更要及時澆水。當出現干旱時,再加上壟土干燥,高產品種就出現散頭現象。對于一些高產蘆筍品種,加上噴灌系統,保持壟土濕潤,不僅產量高,而且筍質好。由于近幾年北方地區干旱嚴重,在蘆筍生長中出現了畸形筍,散頭筍增多現象,這就要對筍田提出更高的要求,做到照顧,提高經濟效益。
采筍期間注意排澇。如遇水澇,筍田容易出現爛根現象,同時嫩莖也易發生銹斑。因此,多雨季節,應做好開溝排水工作。